國家文物局考察組考察南旺樞紐遺址
國家文物局考察組考察利建閘
國家文物局考察組在南旺樞紐博物館考察檔案系統
河道垃圾清掃船
清理后的湖中運道
整治后的小汶河
京杭大運河,在槳聲船影里流淌了一千四百多個春秋。她是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重要象征,大運河是濟寧的“根”與“魂”,是濟寧的“金字招牌”。濟寧因運河而興,因居運道之中,不僅成為“水陸交匯,南北沖要之區”和“控引江淮咽喉”地帶,同時又成為漕河管理中心和魯西南政治、經濟中心,出現了“官舸商舶鱗集,麻擁于濟城之下”的興旺景象。曾有詩人描述道:“日中市貿群物聚,紅氍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樓歌館相喧闐?!贝筮\河縱貫濟寧全境,現遺留不同歷史時期的運道總長度587公里,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按照國家文物局《關于加強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的意見》,濟寧市組織相關專家對大運河濟寧段古建筑、河道等重要遺產點多次進行調查勘察,共登錄遺產點62處。經國家文物局確定,南旺樞紐遺址、會通河微山段、小汶河等11處遺產點段列入申遺預備名單。作為國家重大文化工程的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市文物局全力以赴迎接國際專家現場評估考察,圓滿完成申遺的全部準備工作。
領導重視強力推進
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為大運河濟寧段保護和申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年以來,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及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到汶上、微山、梁山等沿線地方檢查、督導、調研,為我市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提供了指導、幫助和支持。5月19日,文化部部長蔡武,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來我市考察大運河濟寧段保護和申遺工作。蔡武一行對我市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下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他強調,濟寧作為運河沿線重要節點城市和申遺重要支撐,責任非常重大,南旺樞紐已被國家文物局明確為世界遺產中心專家現場評估的必查重點,南旺樞紐的保護和申遺工作是國家和山東省大運河申遺關注的重點,希望濟寧市按照國家大運河申遺部署要求,科學謀劃、狠抓落實,積極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為大運河申遺成功作出新的貢獻。省文物局領導對我市的工作十分重視關心,多次來濟寧就申遺各項工作順利推進作出指示,幫助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為申遺工作順利進行提供了堅強保障。7月1日,我市召開大運河申遺迎檢協調會,市委副書記、市長梅永紅出席并對迎檢各項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副市長吳霽雯等領導也多次聽取工作進展情況匯報,調度有關工作。市領導和各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為申遺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多措并舉合力攻堅
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濟寧市文物局始終堅持把申遺工作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已進入沖刺階段的關鍵時期,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市、縣政府和文物部門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嚴格按照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標準和時間節點,強力推進申遺各項工作。市文物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構,明確工作目標,編制工作方案,緊扣時間節點,細化分解任務,千方百計確保運河申遺工作按時圓滿完成。重點做好了環境綜合治理和檔案系統工作。河道環境整治工作遵循“最小干預”的原則,全力確保大運河申遺點段在各方面均符合世界遺產的要求,充分展現大運河遺產價值的真實性、完整性和良好的保護管理狀況,拆除占壓在文物本體上的房屋建筑,確保與整個運河環境布局治理同步進行。做好各項文物本體保護和展示工作。按照既注重保護的時效性,又確保展示的科學性、系統性的要求,依據龍王廟遺址、磚石堤岸、分水口、邢通斗門等不同特點,采用不同方法進行保護和展示。做好了遺產點參觀線路的優化布局和現場講解員的培訓工作。針對遺產點分散、交通不便的實際,充分考慮現有道路,平整改造大運河和小汶河沿線道路,確保每個遺產點順利通過考察評估。加強社會宣傳,吸引公眾參與。向群眾宣傳大運河的歷史價值、大運河申遺的意義、大運河保護的原則和基本知識,增強運河文化的感染力、滲透力,爭取廣大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根據濟寧市統一部署,汶上縣、微山縣、梁山縣高度重視,精心組織,集全縣之力切實做好迎接世遺專家考察的各項籌備工作。汶上縣扎實推進大運河、小汶河沿線范圍內的環境綜合整治,搬遷占壓遺址本體、運河河堤和河道的居民住所,拆除龍王廟建筑群內的不協調建筑,對重要文物點周邊環境衛生進行了大清除,對南旺樞紐核心區進行考古發掘,對部分建筑進行搶救性維修,一系列得力的舉措使南旺樞紐工程大遺址的面貌煥然一新,最大程度維護了文化遺產的尊嚴。截至目前,汶上縣共規整會通河(南旺樞紐段)河形8.4公里、小汶河河形52.5公里,清運垃圾約50萬噸,河道環境整治已基本完成。按照白墻灰裙整治標準,統一粉刷沿河兩岸民居2.2萬平方米,配置垃圾桶720個,聘請衛生保潔員、文物看管員110名,明確了相關職責和考核標準,初步建立了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打造了宜居優美的居住環境。同時,按照路程便捷、經濟實用的原則,考察設計并全面開工修建了連接分水龍王廟建筑群遺址等7個申遺點的參觀線路。微山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關閉了運河沿線的洗煤場,拆除了一批小碼頭,清理了水上飯店,組織運河沿線各鄉鎮做好大運河周邊環境整治工作,深入治理臟、亂、差等現象,嚴格控制企業污水達標排放。梁山縣根據大運河梁山段環境整治工作的整體部署安排,投資近300萬元,硬化河道兩岸道路3000多米,清掃垃圾2000余立方,極大改善了河道兩岸群眾出行條件和生活環境,直接受益群眾達到400余戶,約2000余人。南旺樞紐考古發掘工作在完成會通河(南旺樞紐段)和小汶河邊界勘探的基礎上,重點完成了柳林閘、寺前鋪閘等遺址的考古發掘,為保護和展示提供了詳實的基礎數據。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局批復的規劃和工程方案,精心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對分水龍王廟遺址進行了補砌加固,對運河磚石堤岸進行了防風化加固實驗,目前,已清理運河磚石堤岸616米,保護河道木樁470米,清理分水龍王廟建筑群2000余平方米。設立遺產標志碑、解說碑、文保標志碑等標識,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完成標識系統安裝和各項保護工程。會通河微山段利建閘保護修繕工程經過多方協調與緊張施工,先后完成了遺產周邊占壓物的調查、丈量、賠償和清理,閘體的清淤,基礎的加固,原石件的歸位安裝,閘耳和栓船柱的安裝,利建閘的本體保護修繕工程已完成。正在清理廢土,平整閘臺,梳理河道,硬化展覽平臺、拆除圍堰等工作。
保護運河惠及民眾
大運河保護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是促進大運河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機遇,也是惠及沿線各縣區廣大民眾的重要舉措。只有將大運河文化遺產成果惠及百姓,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創優人居環境,才能放大大運河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濟寧市站在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高度,把大運河申遺放在建設文化強市的大背景下謀劃定位,作為爭當淮海經濟區排頭兵的重要支撐點精心設計,并高起點規劃建設運河高效生態經濟區,全力打造大運河現代物流品牌,推進濟寧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在推進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中,濟寧市提出:“不算眼前賬,要算長遠賬;不算經濟賬,要算發展賬;不算局部賬,要算大局賬”,真正用歷史的眼光、發展的眼光,深刻認識文化遺產保護和申遺的重大價值,文化遺產不是經濟發展的“包袱”,不是城市建設的“絆腳石”,而是一個城市寶貴的、不可多得財富。圍繞實現文化遺產尊嚴,我市嚴格依法落實地方政府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加大地方財力投入,全力推進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將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轉化為城市的文化軟實力,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的文化力量和寶貴財富,進一步彰顯濟寧“孔孟之鄉、運河之都”特色。在大運河保護特別是南旺樞紐工程大遺址保護中,我市堅持以人為本,通過改善生態和人居環境,做到人與自然和諧、遺址與現實融合、保護與利用統一,實現了遺址保護和提升環境質量的良性互動、文化遺產保護和惠及民眾的同步“雙贏”,真正把南旺樞紐工程大遺址保護變成了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氨M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笨梢灶A見,大運河申遺成功將會更多、更好地惠及濟寧廣大民眾。(記者 李允本報通訊員 胡廣躍 董敏)http://www.iqilu.com/html/yangguanglianxian/lxdsr/2013/0805/1621419.shtml